武漢大成美育科技有限公司科技館展品以各類科技館、科普場所以及廣大中小學校、幼兒園、青少年活動中心和科普活動等基層為載體,以科普場所和中小學、幼兒園學生的課余活動為條件來設計與布置科學場館,在輕松愉快的游樂氛圍中,培養青少年兒童學科學、愛科學、用科學的樂趣,為學校提供科普、科教的載體和平臺。
虛擬現實在科學館、博物館的應用也被稱之為:場館互動演示、科技館互動演示、數字化博物館、數字化科技館,社區科技館設計,科學試驗演示、視景仿d真演示、數字科博館演示、基因試驗演示、未來重要規劃演示、模擬駕駛演示、碰撞演示等。世界上所有一流的科學館都在使用d新技術來推動科學普及,而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與科技館的功能進行完美的結合,社區科技館設計制作,充分發揮虛擬科技館的種種優勢,傳統的聲、光、電展覽已經很難吸引觀眾的興趣,而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把枯燥的數據變為鮮活的圖形,使科技館進入公眾可參與交互式的新時代,引發觀眾濃厚的興趣,從而達到科普的目的。
科學技術館歷史沿革
983年,社區科技館,茅以升教授等著d名科學家在全國人大d會議上提出加速實施中國科技館建設的提案,得到姚依林、萬里等黨和國家領d導人的大力支持。7月,國家計委批準了科技館作為國家'七五'計劃的項目之一分兩期建設的初步設計,國家'七五'計劃的重大建設項目中終于有了中國科技館的一席之地,中國科技館自此從漫長的籌建階段終于進入到了具體實施的階段。1984年11月,鄧d小平親筆為中國科技館題寫館名,同年11月21日,中國科技館一期工程破土動工,姚依林親自為開工奠基典禮剪彩。
武漢大成美育科技有限公司科技館展品以各類科技館、科普場所以及廣大中小學校、幼兒園、青少年活動中心和科普活動等基層為載體,以科普場所和中小學、幼兒園學生的課余活動為條件來設計與布置科學場館,在輕松愉快的游樂氛圍中,培養青少年兒童學科學、愛科學、用科學的樂趣,微型社區科技館,為學校提供科普、科教的載體和平臺。
一期工程
一期工程主要由綜合業務樓、一期展廳和穹幕影廳組成,其中綜合業務樓和一期展廳經過將近4年的緊張建設,于1988年8月竣工,并于同年9月22日正式對社會開放;穹幕影廳則1989年5月17日開工建設,1993年建成竣工,1994年5月投入使用,1995年8月正式對公眾開放。
科技館一期工程向社會開放后,堅持'目標建設、深化改革、三年規劃、五年設想'的宏觀發展戰略,堅持科學中心的教育思想,深化自身業務建設,進行大膽的探索與實踐,以一期展廳中 '現代科學技術基礎知識'和'中國古代傳統技術'兩個常設展區為依托,開展大量的臨時展覽、科普報告、科技培訓、動手園地等其他科普教育活動,為向全社會傳播科學思想、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,推進公眾理解科學發揮了積極作用,在科普工作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。